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通直郎太学博士钱廷玉太常博士 南宋 · 卫泾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一二、《后乐集》卷一
奉常礼乐之司,兼夷夔之任,昔之勤劳王家者,亦于是而纪成绩焉。
至唐,则以博士掌戎府书檄,古今用人,是或一道。
尔蚤跻膴仕,继收隽科,蔚然声称,达于朕听。
比横经于学省,旋列属于颂台,未究尔材,当为时用。
矧克济世美,自许功名,方赞画军旅之间,岂特闻俎豆之事?
策勋既至,论赏孰先。
可。
山河堰赋绍熙五年三月 南宋 · 晏袤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四四、《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一一六
山河堰,盖汉相国懿侯□□□所肇创。
高皇帝分上□□爱百姓,励志兵食,公用□乏。
乃缵禹之绩,随山浚川,为万世利。
卒致储偫丰牣,军须大备,以能辅佐大业,克成厥勋。
迁、固作传,文实阙如。
而耆旧相传,图经具载,碑记可考,斑斑不诬。
自汉迄今,民赖其赐。
是堰也,围之以木,聚之以石,每岁孟陬,鸠工取材,以缮修之。
虽出于人为补造化之阙,然盛衰兴废,物理之常,以逸待劳,有备无患。
绍熙四祀,工役不虔,夏潦暴涨,六堰尽决,田畴几荒,民用战栗。
常平使者史右司□郡范公顾瞻吁嗟,克广德心,捐钱千万,助民输本。
劝农使连帅阁学侍郎广汉公实主盟之。
集材于癸丑之冬,明年春大役工徒,日以万计。
畚锸运斤,如列行阵,进退作止,枹鼓相应,皆有准绳,桁梁栿㭾,数千万军。
作于仲春乙未,告成于三月之甲子。
南郑临淄晏袤实司是职。
窃以二公心雽爱民,先事备具,此所谓先天下而忧其忧,后天下而乐其乐者也,其用大矣。
纪成绩而为之赋云:
汉中之形胜兮,实古梁之奥区。
斜谷之冲要兮,□褒中而与俱。
山连大丛兮势若奔万马,江从太白兮滥觞而纡徐。
不舍昼夜兮盈科而后进,镗鞳澎湃(后缺)
山东塾记淳祐五年二月 南宋 · 陈卓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七三
治古盛时,化民成俗,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弦诵接于耳目,笃敬行乎州里。
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薰陶启迪,故人人有士君子之行。
自王迹熄,功利之术胜,人心固有之天日益以凿,学校不修,已不能不感于《子衿》之诗。
孟子环辙,志于行道,独惓惓于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弟之义。
去古逾远,习尚浇漓,士无常心,家亦殊俗,甚而沦胥于异瑞茫昧之说。
间虽垂意于斯,不过国都及郡邑而止,视浮屠老氏之宫良歉焉。
考其德行道义,又不过以形迹绝人,以课试待士。
于乎,盍以反其本矣!
新昌,越山水邑,士朴而好修。
诸县志,石仪同待旦咸平中创义学三区于邑之石溪,号上中下书院,观肄业者之进而升之。
一时英材多来游,光显于朝者七十有六人,吕申公、杜祁公、文潞公、韩康公皆在焉。
晏元献赋诗有「书仙十阁壮儒宫,灵越山川宝势雄」之句。
范文正公守越,苏文忠公守杭,又皆闻风而喜书之。
寥寥数百祀,莫嗣厥响。
嘉泰三年,平壶陈君祖希踪昔贤,始即其家结屋数十间,招台越名士方君秉哲、王君爚、诸葛君兴为之师,负笈而趋者踵至。
后预计偕、入上庠、擢巍科者班班题字□。
绍定四年,其诸孙曰雷慨然而思,告其母□□□□□□□,吾邑美事也,从祖之近抚,吾家美事□,惟力是视,其相与谋,乃作东塾于桂山之阳。
辟而□之,有闲百楹,朋自远方来者如归。
初延鄞之陈君自,淳祐三年复延婺之陈君一中,二君璧水胜流。
至是席下馀二百人,朝夕讲习,彬彬然有丽泽气象,拔类策勋,较嘉泰为尤盛。
塾之冗费皆雷左右之,终始无倦色,规画出其手辄可久。
求文纪成
余老矣,何敢望晏、范、苏之美仪同也,吾党之士周旋其间,独不当以申、祁、潞、康之学业自许乎?
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况理无终穷,学无止法,所贵于学,为明理也。
其时习必说,朋来必乐,如木有根,如水有源,培之浚之,月异而岁不同。
若乃随时所楚,疾其驱于利欲之途,古人为己之学如是哉!
求之方册有馀师,加以近世诸大儒条析发明,觉所未觉,诚毫发无遗恨。
《中庸》不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学者勉旃!
心悟理融,决知为圣门垂教之本旨,儒者立身之本业,是亦陈氏建塾之本意。
石溪、桂山相望仅数里,异时而无异道,道岂难知哉?
敢诵所闻,俾归而刻之石。
淳祐五年二月既望资政殿学士正议大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陈卓记。
朝请大夫张即之书。
少保观文殿大学士醴泉观使、兼侍读卫国公靖之题盖。
按:成化《新昌县志》卷六,明正德十六年刻本。
嘉定己巳金坛粥局记 南宋 · 刘宰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四一、《漫塘集》卷二○
嘉定己巳秋,天子以畿内旱蝗,出肤使尚书郎留公董西道常平事。
建台三月,移县发义仓米二百石助邑士之收养遗弃孩稚者。
两月,续米如前。
闾巷欢呼,以为幼者被赐,则壮者可知。
私居小惠,犹翼其成,则荒政大者盖不谒而获也。
是岁也,盗起于夏秋而息于,民死饥疫,虽所在有之,而之死靡他,知上之人有以恤我也。
先是,邑士张君汝永、侯君琦语某及新桐川汤使君曰:「旱甚矣,而谷滋贵,时方盛夏,民不胜饥,冬春将若之何」?
乃相与谋纠合同志,用大观洮湖陈氏绍兴张君之祖八行故事,为粥以食饿者。
而荐饥之余,中产以上皆掣肘于公私,虽仅有倡者,亦寡于和。
既力弗裕,则虽欲收养孩稚之遗弃者,凡老者疾者与孩稚之不能去母者,虽甚不忍,皆谢未遑。
常平使者符下而旁郡旁邑亦有喜为助者,乃克次第收前之遗而并食之。
继以来者之众,来日之长,惧弗克终。
会有以其事白郡太守,守给米三百石,郡博士勇于义者,亦推养士之余赡之,而用以不乏。
江淮制置使平江府米二百石,则已后矣。
事始于其年十月朔,而终于明年三月晦
经始之日,孩稚数不盈十,后以渐增,阅月登三百。
十有二月,合老者疾者妇人之襁负者踰千人,比月末倍之。
开岁,少壮者咸集,则又倍之。
间以阴晴异候,增损不齐,其极也日不过四千。
槩以大观所纪成数,仅增五之一。
始置局于县之东偏广仁废庵,中于岳祠,终于慈云寺,为其隘也。
就食者先稚,次妇人,后男子,俾先后以时,出入相待,为其拥也。
孩稚之居养者,朝暮给食,非居养而来者,日不再给,为其难于继也。
居养之人听从去来,疾病者异其寝处。
至自旁邑与远乡者,结屋以待之,而不限其必入,裹粮以归之,而不阻其后来,虑积久而疾疫熏染也。
最凡用之数,米以石凡九百六十有二,钱以缗凡二千二十有二,而用籴米者过半,薪以束大者三千九百,小者一万四千二百,苇席以藉地、障风雨及葬不幸死者凡三千四百六十。
食器三百,循环给食,中间随失随补,凡一千三百九十皆有奇。
草荐纸衾与花费琐琐不载。
掌其事,布金寺王僧祖传、山道民石元朴
石以私计归,祖传实始终之。
左右之者,张君昂、徐君椿,而主张经画,入寺之初则邓君允文也。
是举也,微常平使者无以其始,微郡太守郡博士无以其终,故疏其凡有助者于石,而于三者加详焉,使来者有考。
吉州龙泉县新学记1285年3月 宋末元初 · 刘辰翁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七一、《须溪集》卷四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天下未尝一日废学。
自孝弟日用、君臣上下、历象祭祀、官寺曲直、使客应对、军师名义、市井然信、器服度数,事事物物皆道,事事物物皆学。
道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夫妇之愚由之而不知,学者习焉察焉。
是故以校庠序学,不以无校庠序而不学,而校庠序亦不绝于世者,则长育人才之事,自不得不由此其选耳。
混一以来,文献次第举,或者遂谓儒生出吏胥、异教下,俎豆不复设,设亦戏。
会二三廉吏典型相望,闵焉于礼乐之缺失,布德音,厉名教,于是收绮席于园蔬,扶坏壁于马厩。
然周爰所不及者其县,县远也,龙泉又远也。
五星聚南斗之明年乙酉三月龙泉夫子庙,庙新,学遂滨之,诵曰:「我有夫子,鲁人祀之。
我有弦歌,嘉宾启之。
谁能纪成,千载俟之」。
则相率具吉水朱簿《请孙氏没官宅为夫子庙状》伻来,愿记其始。
簿名宪,东平人也,以檄至龙泉,谒殿,圜视门扉斋庐无一有,负城濠,迫江岸,水岁至岁陷,慨然曰:「吾鲁人也,吾不可以不力于夫子」。
吾尝制诸暨,事夫子如鲁,属邑簿亦有意素定。
是日相攸,得孙氏故居金山之麓,夷旷高敞,极四面中,佥曰:「邑何不燬,存是如有待」。
朱簿以是驰白郡,如邑请。
邑令佐、学官、多士兴起如涌,奉外迁城中,庚寅舍菜。
予披图志状,为诸生叹曰:学官废学有矣,有以遂事兴者乎?
何所为而为之,不可当吾世而废吾邑学。
吾邑也,吾兴之可也,异邑之大夫何所为而为之?
二三子亦知之乎?
此夫子所不能得于晚周者也。
今人惟见衮衣赤舄,万世通祀,以为贤于尧舜之世,不知从其祀者非畏匡之士,则陈蔡之役也,盖圣人之业勤矣。
今吾兵革之后,得与周馀幸民閒居无事,咏歌先王之道,又邂逅往来贤人君子拾遗补阙,不惟有绵蕝之观,而又有爽鸠之乐。
大哉居乎!
此一邑之士所不能得于其盛时也。
帘垂白日,世短年长,岂无老洫伤坏而抱不用之恨者乎?
毋亦惟是,圣人复起,斯文未丧,身为颜闵,抑何为于此道,未尝不见用也。
以吾道为不用,则佛氏独得而用之乎,彼无君臣上下者也;
以吾道为无用,则老氏独得而用之乎,彼重以身为天下者也。
今夫敬忠以临其民,孰非夫子之教,是吾道夐然独立于天地之间,万法之表。
道用于时,岂必其我?
四时行矣,百物生矣,复欲为于四时百物之外,天厌之矣。
人亦有言,用舍行藏,在舍能藏,惟有道者能之,故曰:「惟我与尔有是」。
伤夫吾党之无人也。
是乡俗厚气淳,前修未远,忠信多而甚好学。
为士此时,惟当灌园以急公上,谨身以训闾巷。
他年过是邑者,闻有处士之庐,能却城围于三十里,幽居谷口者又隐然名重于京师,素位而行,其必自平时不由径始。
不然,道未尝废也,人废之,人未尝废之,士废之。
学固未尝不盛也,呜呼,吾于父兄师友至卷卷也。
玄风峒铭990年秋 北宋 · 柳开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七、《河东先生集》卷四、宣德《桂林郡志》卷二九、《名山胜概记》卷四三、《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一四○四、康熙《桂林府志·山川志》、嘉庆《广西通志》卷九四、《粤西文载》卷六○ 创作地点:广西桂林市
桂州东,抵庆林观,背山下有峒出风。
淳化元年,开知州事,往避秋暑,因刻铭于峒傍,曰:
桂东丛峰,穴空通风。
凄肌森襟,没骨侵心。
莹雪若洁,凝冰若冽。
暑宇苦燠,周陬流毒。
其何如斯,为能去之。
岭山峨峨,岭水汤汤。
亘古绵今,气炎土荒。
物爽迩情,候乖朔节。
夏雨多凉,秋旱多热。
扇,朝顺夕变。
反倒无恒,夭疠相仍。
榛莽虫豸,横乱患害。
性类所专,造化莫迁。
我来峒中,百虑时穷。
翛然自释,忘归终日。
勒铭岩石,用纪成极。
金馀元遗山来拜祖庭有纪行十首遂倚歌之先后殊时感慨一也 和元遗山一首(自南而北,故先邹而后鲁。孟庙峄山之下,去曲阜七十馀里) 宋末元初 · 王奕
 押词韵第四部
鲁桥卸淮舸(自注:淮安登舟,鲁桥出达。),淖涂历蓁芜。
翠峄倚天末,髣髴东南隅
薄暮曲纪城(自注:即《春秋纪王城,在峄山之下。),三清敞仙居
平原积磥砢,灵河鸣泉珠。
小径斗折上,行与狐兔俱。
循崖索斯篆(自注:李斯碑在峄山。),恍惚东封书。
丛巅集莲瓣(自注:峰顶名莲花瓣。),岩岩瞰青徐。
正途尽茅塞,正尔宜羊车(自注:秦二世登丰乘羊车而上。)
蚌珍不蔽美,岧峣到枌榆(自注:孟庙、孟里皆峄山之所凝结。)
南门肃孟庙(自注:庙在邹县南门。),冠袂先抠(原作枢,据谱本改)趋。
气大夙有配,邾少不必都。
盥既觌慈靖(自注:孟母孟庙之东。),择师谁复如(自注:邹县关王庙子思孟子之旧基。)
对增赀就赋判(刘乙为邑道百里增赀就赋减年从役) 唐 · 邵润之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四
四井为邑。先王所以致理。
九赋敛财。太宰由其悬法。
刘乙返风遗绪。震雷成化。
不下堂以任人。入其境而称善。
无违时以立教。终悦使以忘劳。
故增赀以请征。方减年而愿役。
鹑衣本敝。已闻杼柚之空。
鹤发将衰。尚劳筋力之事。
当令升域中之福。致天下之肥。
高三代之养老。遵九式而节用。
何必增赀减年。然后计弊论绩。
纪成于咸畅。理仪守其恒典。
唐故通议大夫行嶭王友柱国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碑铭766年 唐 · 颜真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四十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孔悝有彝鼎之铭。
陆机有祠堂之颂。
皆所以发挥祖德。
敷演家声。
故君子之观其铭也。
既美其所称。
又美其所为。
无而称之。
是诬也。
有而不述。
岂仁乎。
论而撰之。
敢不祗惧。
君讳惟贞。
字叔坚
其先出于颛顼之孙祝融
孙安为曹姓。
其裔邾武公
名夷甫
字颜
子友。
别封郳为小邾子。
遂以颜为氏。
多仕鲁为卿大夫。
孔门达者七十二人。
氏有八。
战国有率斶。
秦有贞。
汉有异肆安乐。
其后丧乱。
谱牒沦亡。
魏有斐盛。
字叔台
青徐二州刺史关内侯
始自居于琅琊临沂孝悌里。
广陵太守给事中葛绎贞子讳钦
字公若
精韩诗礼易尚书
学者宗之。
汝阴太守护军袭葛绎子讳默。
字静伯
侍中光禄大夫西平靖侯讳含
字宏都
元帝过江。
巳下七叶。
葬在上元幕府山西
侍中光禄勋西平定侯讳髦
字君道
事具孝行传。
生州西曹骑都尉西平侯讳綝
字文和
宣城太守御史中丞讳靖之
字茂宗
巴陵太守度支校尉讳腾之
字宏道
善草隶书有风格。
梁武帝草书评云。
腾之贺道力并便尺牍。
少行于代。
辅国江夏王参军讳炳之
字叔豹
以能书称。
齐持书御史中丞讳见远
字见远
和帝被弑。
恸而绝
梁武深恨之。
事见梁周北齐书。
镇西记室参军讳协
字子和
感家门事。
义不求闻达。
元帝著怀旧诗以伤之。
撰晋仙传五篇。
日月灾异图两卷。
文集二十卷。
见梁书。
北齐给事黄门侍郎待诏文林馆平原太守东宫学士讳之推
字介
著家训二十篇。
冤魂志三卷。
證俗字音五卷。
文集三十卷。
事具本传。
黄门兄之仪。
周御正史中大夫麟趾学士。
隋文辅政。
不署矫诏。
索玺又拒之。
出为集州刺史新野公。
后朝朔望。
引之御榻曰。
见危授命。
临大节而不可夺。
古人所重。
何以加卿。
事具周书。
弟之善。
子孙见于后。
黄门生皇秦王记室讳思鲁
悯楚游秦小。
记室字孔归
君之曾祖也。
司经校书东宫学士
率子弟奉迎义旗于长春宫。
瓜州
仪同
博学善属文。
自为父集序。
国史称温大雅在隋。
与思鲁同东宫
彦博与悯楚直内史省
彦将时与游秦典校秘阁
二家兄弟。
各为一时人物之选。
少时学业。
氏为优。
其后职位。
温氏为盛。
温氏谱亦载焉。
生勤礼。
字敬
君之祖也。
幼而朗悟。
识量宏远。
工于篆籀。
尤精诂训。
解褐校书郎
与两兄弟师古相时时为宏文崇贤学士
弟育德又于司经校定经史。
当代荣之。
太宗尝令师古赞崇贤学士
以兄弟。
特命萧钧赞之曰。
依仁服义。
怀文守一。
履道自居。
下帷终日。
德彰素里。
行成兰室。
鹤钥驰誉。
龙楼委质。
著作郎修国史夔府长史
虢州刺史
生昭甫敬仲殆庶无恤少连务滋辟强。
昭甫字周卿
君之父也。
幼而颖悟。
尤明诂训。
工篆籀草隶书。
内弟殷仲容齐名。
而劲利过之。
特为伯父师古所赏重。
每有著述。
必令参定。
尝得古鼎二十馀字。
举朝莫识。
尽能读之。
宗侍读曹王属。
华州刺史
真卿表谢。
肃宗批答。
卿之乃祖。
当为硕儒。
既高倚相之能。
遂有臧孙之后。
不坠其业。
在卿之门。
生我伯父讳元孙暨君。
伯父聪颖绝伦。
尤工文翰。
进士
考功郎刘奇特标榜之。
由是名动海内。
累迁太子舍人
元宗监国
专掌令画。
尝和游苑诗。
批云。
孔门称
宋室闻贤。
翰墨云捷。
莫之与先。
历滁沂濠三州刺史
秘书监
君仁孝友悌。
少孤。
育舅殷仲容氏。
蒙教笔法。
家贫无纸笔。
与兄以黄土扫壁本石画而习之。
故特以草隶擅名。
天授元年
糊名考试。
判入高等。
以亲累授衢州参军
盈川杨炯信安桓彦范相得甚欢。
又选授洛州温县永昌二尉。
每选皆判入高科。
侍郎苏味道以所试示介众曰。
选人中乃有如此书判。
嗟叹久之。
遂代兄为长安太子文学
以清白五为察访使魏奉古等所荐。
五邸初开。
盛选僚属。
拜嶭王友柱国
伯姊御史大夫张知泰鲁郡夫人亡。
将葬。
数家占君不利临圹。
君哭而拒之曰。
岂有亡手足之痛。
牵拘忌而忍自绝乎。
弗从。
其年七月才生明。
遘疾而殁。
教义者隐而伤焉。
会稽贺知章陈郡殷践猷吴郡陆象先上谷寇泚河南源光裕博陵崔璩友善。
事具陆据所撰神道碑。
累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
真卿表谢。
肃宗批答云。
卿之先人。
德行优著。
学精百氏。
艺绝六书。
频擢甲科。
屡升循政。
曳裾王府。
名右邹枚。
载笔春宫。
道高徐阮。
既而寿乖华发。
器纡青云。
业载史臣。
庆传令子。
追存盛美。
褒赠崇班
且旌善于义方
俾扬名于有后。
濠州春卿杲卿曜卿旭卿茂曾
春卿工词翰。
倜傥有吏才。
苏颋茂才偃师丞。
杲卿文理清峻。
所居有声。
太常丞摄常太守
禄山反。
擒其心手。
土门
卫尉卿中丞
城陷。
杲卿叱詈之。
遂被钩舌支解而终。
赠太子太保
谥曰忠节
真卿表谢。
肃宗批答云。
自羯胡猖狂。
入我河县
所在官吏。
多受迫胁。
卿兄以人臣大节。
独制横流。
或俘其谋主。
或斩其元恶。
当以救兵悬绝。
身陷贼廷。
旁若无人。
历数其罪。
手足寄于锋刃。
忠义形于颜色。
古所未有。
朕甚嘉之。
曜卿工诗书草隶。
十五以文学崇文馆
淄川司马。
旭卿善草书。
允山令。
茂曾好属文诂训。
仁厚绝众。
犍为司马。
君生阙疑允南乔卿真长幼舆真卿允臧。
阙疑仁孝有吏能。
精诗传。
善剖判。
杭州参军
允南仁孝有清识。
工诗。
人多诵其佳句。
善草隶。
春卿杲卿曜卿同日于铨庭为侍郎席建侯所赏。
达奚珣荐为左补阙
真卿时为殿中。
正至。
三拱法座舞蹈。
而衣袂相接者三。
允南赋诗云。
谁言百人会
兄弟也沾陪。
历殿中膳部司郎中国子司业金乡男
乔卿仁和有吏干。
富平
真长清直早世。
幼舆方雅有酝藉。
通班汉。
左清道率府兵曹
真卿早孤。
蒙伯父暨允南亲自教诲。
进士
校书
制举醴泉
陟清白长安
三院御史
四为大夫
六为尚书
再为采访节度
礼仪使光禄大夫鲁郡
允臧敦质孝悌。
有吏能。
制举
监察充朔方衣资使殿中三为侍御史中允江陵少尹荆南行军。
濠州及君孙。
泉明。
佐父开土门
彭州司马
威明
邛州司马
季明
子干
沛。
翊。
颇。
诞。
及外孙博野沈盈卢逖。
并为逆胡所害。
各蒙赠五品京官。
好属文。
翘。
华。
正。
𩓥。
慈明。
都水使者
𩓥好五言。
校书
仁孝方正。
明经
大理司直
岭南营田判官
执丧九日不食。
颉。
河阳
顗。
凤翔参军
颇。
工小楷。
洗马
颃。
恭仁。
奉礼郎
并早丧逝。
纮。
方义主簿
暨觏。
并没蛮。
袭明。
微明。
德明。
未仕。
通明
获嘉
将明。
昌明
克明
崇文明经
卫密标榜之。
翙。
有德行文词。
华原主簿
准。
溧水
觌。
颇工文。
襄阳
觐。
有文行。
文进士
颢。
仁友清白。
常熟
封金乡男
颖。
清介勤学。
侍郎蒋洌赏其判。
京兆兵曹
袭金乡男
岫。
仁纯。
常熟主簿任城男。
颀。
颂。
清源
顶。
干办
府法曹
愿。
长厚清白。
朝邑
頵。
左率仓曹
硕。
秘书正字
颒。
有吏干。
歙州录事参军曲阜男。
䪻。
好为诗。
富阳
禺。
好为文。
常州参军
并粗有所立。
君之诸祖父偫从。
扬庭。
颐。
侍读
强学。
益期
学士
中和。
至诚。
敬仲
大智。
温之。
澄之。
澹之。
搢。
挺。
援。
撰。
温。
泳。
陵。
明经
康成
强学。
希庄
日损。
隐朝。
邻几。
知微。
舒。
说。
顺。
胜。
式宣。
韶。
进士
制举有意中和趋庭希庄刺史
利仁。
明天文。
欣期。
元淑
景灵。
校书
光庭。
注后汉书。
嘉宾。
千里。
升庠。
匡朝。
怡。
滔。
浑。
允济。
搢。
逸。
觌。
不器
防。
有文词。
博古。
少连
恭敏。
惇学行。
敬仲温之以孝闻。
润。
有风义。
晃。
鏻。
邈。
迢。
以清白称。
其馀咸著官族
不获悉数。
洪惟累祖之耿光丕业。
有若子泉宏都之德行。
巴陵记室之书翰。
特进黄门之文章。
秘监华州之学识。
肇自鲁国
格于圣代。
纷纶盛美。
遂举集于君。
君能述遵前人。
不敢失坠其志事。
以忝聿修
宜其克飨尊荣。
为清庙不祧之主。
真卿幸承遗训。
叨受国恩。
无疆之庥。
敢扬不朽之烈。
铭曰。
系我宗。
颜公
子封郳。
鲁附庸。
孔圣
浴沂风。
刺青徐。
给事中
护营
渡江枫。
侍兄疾。
感蛇童。
邻火断。
珥貂
施七叶。
传孝恭。
武骑都
尉司从。
便尺牍。
继鱼虫。
恸君难。
愤而终。
记室
湘东
御正
凛移忠。
黄门
擅文雄。
三韶长。
东宫
穆叔
史牢笼。
华州
诂训通。
秘监
盛名鸿。
少保
文翰工。
莅畿赤。
五褒崇。
登望苑。
友桂丛。
三超赠。
储宫
流光盛。
庙貌
永不祧。
垂无穷。
侍中右光禄大夫本州大中正西平靖侯颜公大宗771年11月 唐 · 颜真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九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
公讳含。
字宏都
琅琊临沂人
其先出于邾。
颜公子友封于郳。
是为小邾子。
附庸。
居于邹邑
因以命氏。
孔门达者八人。
曰路回辛骄祖哙仆何。
次有丁阖叔子率躅。
秦有贞。
汉有肆异安乐。
魏有斐盛。
盛字叔台。
青徐二州刺史关内侯
始自琅琊
代传恭孝。
故号所居为孝悌里。
生钦。
字公若
明韩诗礼易尚书
多所通说。
学者宗之。
大中大夫东莞广陵太守葛绎贞子
生默。
字静伯
汝阴太守护军将军
生公
少有操行。
以孝闻。
兄畿。
咸宁中死。
托梦当复生。
发棺而气息甚微。
阖家营视。
母妻不能无倦。
公乃绝弃人事。
躬亲侍养。
足不出户者十有三年。
次嫂樊氏失明。
须髯蛇胆。
寻求不得。
忽有青衣童子持囊授公。
乃蛇胆也。
寻出户。
化成青鸟飞去。
东海王越以为太傅参军
元帝过江。
丞相祭酒
东宫初建。
公以儒素笃行补太子中庶子
黄门侍郎本州大中正
封西平县侯
侍中
吴郡太守
公所历简而有恩。
明而能断。
然以威风御下。
王导叹曰。
颜公在事。
吴人敛手矣。
未之官。
复为侍中国子祭酒光禄勋
以年老逊位。
成帝美其素行。
就加右光禄大夫
门施行马。
赐床帐被褥。
大官四时致膳。
固辞不受。
时论者欲为王导降礼。
冯怀以问于公。
公曰。
吾闻伐国不问仁人。
向冯祖思问佞于我。
我有邪德乎。
或论少正卯盗蹠恶孰深。
公曰。
隐伏之奸。
非圣不诛。
众咸服焉。
郭璞尝欲为公筮。
公曰。
自有性命。
无劳蓍龟。
桓温求婚。
以其盛满不许。
因诫子孙曰。
自今任官不可过二千石
婚姻勿贪世家。
或问偫士优劣。
答曰。
周伯仁之正。
邓伯道之清。
卞望之之节。
馀则吾不知。
致仕二十馀年。
年九十二薨。
谥曰靖
三子髦谦约。
并有声誉。
公丧在殡。
而邻家失火。
髦与二弟抱柩号叫。
熛焰垂至。
忽尔顿绝。
时人以为孝感
事见晋书。
髦子君道。
少纂家业。
惇于学行。
仪状严整。
风貌端美。
桓公见而叹曰。
颜侍中廊庙之望也。
尚书郎大中正给事黄门侍郎
以父老不就。
给事中晋陵临川太守侍中本州大中正
加秩中二千石光禄勋西平定侯
事具约孙延之集。
生綝。
字文和
骑都尉
袭西平侯
靖之
字茂宗
宣城太守司徒咨议御史中丞
生腾之。
字宏道
善草隶书。
有风格。
治书御史度支校尉巴陵太守
生炳之。
字叔豹
以能书称。
奉朝请辅国江夏王参军
生见远。
字见远
方正不合于俗。
梁书云。
博学有志行。
齐治书御史
俄兼中丞
正色立朝。
有当官之称。
高祖受禅。
不食。
发愤恸哭而绝。
武帝恨之曰。
我自应天从人。
何预天下人事。
颜见远乃至于此。
生协。
字子和
湘东王记室
梁书有传。
生之推。
字介
北齐中书舍人给事黄门侍郎平原太守
尝著观我生赋云。
白下以流涟。
靖侯巳下七叶坟茔皆在故也。
生思鲁悯楚。
集序思鲁自作。
事见本传。
入隋。
生游秦。
思鲁字孔归。
博学善属文。
尤工诂训。
司经校书长宁王侍读东宫学士
尝与刘臻讲论经义。
屈服焉。
高祖入关。
率男师古相时勤礼育德奉迎于长春宫。
仪同王记室
国史温大雅传云。
大雅在隋。
与思鲁俱在东宫
弟彦博与悯楚同直内史省
彦公与游秦并典校秘阁
二家兄弟。
各为一时人物之盛。
少时学业。
颜氏为优。
其后职位。
氏为盛。
勤礼字敬。
幼而朗悟。
识量宏远。
工于篆籀。
尤精诂训。
秘阁司经
史籍多所刊定。
校书郎著作郎
与兄师古相时俱以文学为崇贤宏文馆学士
太宗使萧钧赞曰。
依仁服义。
怀文守一。
履道自居。
下帏终日。
德彰素里。
行成兰室。
鹤钥驰誉。
龙楼委质。
著作郎
生昭甫。
字周卿
少聪颖。
而善工篆隶草书。
与内弟殷仲容齐名。
而劲利过之。
特为伯父师古所赏。
凡所注释。
必令参定焉。
为天皇曹王侍读曹王属。
有献古鼎篆书二十馀字。
举朝莫能读。
昭甫尽识之。
华州刺史
真卿表谢。
批答曰。
卿之乃祖。
尝为硕儒。
既高倚相之能。
遂有臧孙之后。
不坠其业。
在卿之门。
二子元孙惟贞。
元孙字聿修
聪锐举进士
考功郎刘奇特标榜之。
太子舍人
专掌令画。
元宗赞之曰。
孔子亚圣。
鲁国称贤。
翰墨之妙。
莫之与先。
累至滁沂濠三州刺史
秘书监
五子。
春卿
明经拔萃。
蜀县
茂才偃师丞。
杲卿。
字昕
太守
禄山反。
土门
卫尉卿中丞
赠太子太保
谥曰忠节
曜卿
工草隶五言。
文学崇文馆淄川司马。
旭卿。
善草书。
允山令。
茂曾
笃行。
颇好诂训。
犍为司马。
惟贞字叔坚
有德行词学。
尤善草隶。
屡登甲科。
太子文学王友
赠太子少保
事具陆据神道碑。
七子。
阙疑。
孝友仁让。
专精诗传。
杭州参军
允南
孝悌聪锐。
工为诗判。
屡入高等。
春卿杲卿曜卿同日为侍郎席建侯所赏。
左补阙
真卿殿中侍御史
正至。
同拱法座蹈舞。
而衣袂相接者三。
允南侍宴诗云。
谁言百人会
兄弟也沾陪。
累迁司封郎中国子司业金乡男
乔卿
仁友精晋史。
有吏道。
富平
真长
清直举明经
幼舆
仁和有酝藉。
精班汉。
左卫率府兵曹
真卿
进士校书郎
举文词秀逸。
醴泉
清白名闻。
长安
三院御史兵部员外郎
平原太守禄山
凡五为侍郎右丞
三为尚书
四为御史大夫
七为刺史
二为节度采访观察使
鲁郡
允臧。
友悌有吏干。
制举县令
延昌
拜监察。
郭子仪朔方衣资使。
迁殿中太子中允江陵少尹
再兼侍御史
荆南节度行军司马
公子谦。
安城太守
约。
零陵太守
孙纶。
廷尉
熙。
散骑常侍
显。
军司马
曾孙系之。
益州刺史
延之。
金紫光禄大夫
劭之。
军司马
根。
安太守
元孙希之。
安太守
师伯
仆射
师仲。
中书郎
浚。
吏部尚书
测。
临淮太守
㚟。
五兵尚书
微之
散骑常侍
僧度
给事中
僧超。
徐州刺史
来孙幼明
征虏记室
昆孙积。
中书郎
翻。
广州刺史
仍孙誓。
交州刺史
挺。
山阳太守
云孙之仪。
御正中大夫新野公。
之善。
侍读
十代孙昶。
宁仁
悯楚。
侍御史
游秦。
度支郎中廉州刺史
见循吏传。
著班汉决疑。
颐。
汝南侯侍读
十一代孙千里。
工书。
王主簿
师古。
秘书监文崇贤学士
相时。
礼部侍郎天册学士
育德。
太子通事舍人
司经局校定经史。
利仁。
秘书郎
有意。
沔州刺史
博古。
博学。
延陵丞。
十二代孙中和。
渝州刺史
扬庭。
王侍读
光庭。
博学注后汉书。
涉令。
趋庭。
职方郎中吉州刺史
欣期。
著作郎
益期
详正学士
敬仲
仁孝。
吏部郎中平昌男。
康成
进士太子舍人崇文馆学士
希庄
进士银青和州刺史
日损。
应制高第大基
嘉宾。
少有俊才。
十三代孙大智。
并州录事参军
隐朝。
进士拔萃河北
匡朝。
工五言。
朐山
元淑
邻几。
景灵。
校书郎
同寅。
明经
升庠。
有词学。
富阳
恭敏。
有德行。
明汉书。
武功
知微。
制举伊阙丞。
十四代孙温之。
有志行。
举方正司门郎中
澄之。
澹之。
明经
晃。
有清节。
饶阳司士
抱。
范县
允济。
好属文。
榆次
振。
高陵丞。
搢。
援。
挺。
揆。
撰。
明经
挺有词理。
万年尉。
式宣。
清修。
进士殿中侍御史
茂齐
淳谨。
汉州司法
舒。
俊才。
制举长安
说。
明经有才器。
渭南丞。
顺。
孝悌。
进士评事
胜。
进士左补阙
怡。
好为诗。
浑。
博涉有文。
太子通事舍人
方侨。
进士宫门丞
十五代孙逸。
好文。
武康
鏻。
长安广成将军
泉明。
孝义。
佐父开土门
彭州司马
季明
子干
诩。
沛。
颇。
及外孙沈盈卢逖。
禄山反死难。
并赠五品官。
翙。
敦敏。
通义
觌。
绵州参军
颢。
西令。
慈明。
都水
颖。
河南府功曹校书郎
颋。
孝。
明经
大理司直
頔。
奉礼郎
颀。
江陵
颂。
河中。
凤翔参军
颉。
当阳主簿
愿。
千牛
顶。
武功丞。
颇。
工隶书。
太子洗马
颐。
颒。
京兆参军
翾。
岘。
颉。
颛。
须。
䪻。
頩。
并未仕。
通明
项城
韶。
有才气。
工诗策。
进士濮阳
明。
华阳
启。
温江
华阴
亚邱。
守道不仕。
其馀枝派繁衍。
不可具载。
于戏。
吾祖以志行纯粹。
感通神明。
贻谋子孙。
奕叶无改。
其后忠义孝悌。
文学才业。
布在青史。
粲然可知。
非夫德盛流光。
何能若是。
真卿小子。
惧不克荷。
顷自抚州代到。
获展旧山。
虽碑版沈沦。
而邱封俨在。
敢扬不朽之烈。
庶竭罔极之思。
铭曰。
铄吾祖。
渡江浦。
孝通神。
名轶古
凡七叶。
白下
本支分。
源流溥。
世忠义。
謺规矩。
毣鸾皇。
炳龙虎。
文雎
学邹鲁。
赫才明。
振区宇。
亘今昔。
难悉数。
嗟末孙。
惭下武。
扬耿光。
愧无取。
丰碑立。
百世睹。
经筵故事十三首 其六 淳熙二年某月某日进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四一
《唐书·李绛传》:绛见浴堂殿,宪宗曰:「比谏官论奏不实,皆陷谤讪,欲黜其尤者,若何」?
绛曰:「人臣进言于上岂易哉?
君尊如天,臣卑如地,加有雷霆之威。
彼昼度夜思,始欲陈十事,俄而去其五六,及将以闻,则又惮而削其半,故上达者财十二。
何哉?
干不测之祸,顾身无利耳。
虽开纳奖励尚恐不至,今乃欲谴呵之,使直士杜口,非社稷利也」。
帝曰:「非卿言,我不知谏之益」。
臣闻古者谏诤无常员,上而公卿,下而庶人,工商矇瞍刍荛苟有见焉,无不自达。
是以下情通于上,而上德昭于下。
西汉大夫掌论议有大中大夫中大夫谏大夫,多至数十人,殆古之遗意欤!
唐兴太宗最以听言为急,即位之初,数引魏徵入卧内访以得失。
也忠诚恻怛,靖共正直,事无大小,靡不尽言,遂使朝无阙政,民被膏泽,君都显号,身美名。
宪宗中兴,实所欣慕。
时则有若李绛耻君不及太宗,耻身不及魏徵,其陈治道,论政体,反复至数千百言,帝悉嘉纳,回视贞观,似无愧矣。
犹以人臣进谏为难者,盖将坚上意、广言路也。
卒之却李锜之赀,辟光琦之议。
纪成败则屏为之设,戒崇饰则碑为之仆。
谏行言听,著在简册,传之后世,主臣俱荣焉。
仰惟陛下好问虞舜,从谏如高祖,精台谏之选,严轮对之制。
入直殿庐者频加宣召,来自疏远者即日引对。
岂惟继汉唐用人之美,固已得古者谏诤无常员之谊矣。
今拾遗、补阙偶虚其位,惟圣明亟择重厚而谅直者使充是选。
盖重厚则知大体,谅直则无邪心,自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李绛之所难,臣窃以为易矣。
贵阳雅颂二十四首同翠渠 其十七 兴举废坠 明 · 祁顺
 押蒸韵
公事苦难了,世俗相因仍。
千疮与百孔,废坠畴能兴。
贵阳幸遭际,都宪多才能。
前规毕脩复,功业何恢弘。
谁能纪成绩,刻向高崚嶒。
上云气图奏 唐 · 源涓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五十四
江陵郡纪城东有紫气成云。中有一人。
衣白衣。乘云气向上。
其时安南招讨使谦及同行军将等同见。臣谨画图奉献。
伏望宣示中外。编诸史册。
王十洲学使以其高祖渼陂先生文集属为选定赋此答之二首 其一 明末清初 · 陈恭尹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前朝全盛纪成弘,尽扫繁音尚正声。
一代才华归七子,三秦风雅属先生
青霄史馆新裁出,白首丘园健笔横。
司马文章杜陵句,几人兼得擅长名。
吴致政墓志铭绍定六年八月 南宋 · 洪咨夔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三、《平斋集》卷三一
东朝庆霈,临安吴君孝谦仲子元卿为太学诸生封初品官
越再岁,绍定癸巳春正月壬申卒,寿六十有八。
先是君未属疾,晨起语家人:「吾梦游穹林邃洞,三茅君命之坐,殆非久于人间世者,自今勿以肉食进」。
越半月,曰:「吾殆病矣,四肢百骸无所苦而胃少弱,自今勿以粒食进,惟日饮参汤两瓦杯」。
又半月,曰:「参煮汤固佳,未免烟火气棘人,第汲井花水饮我可也」。
如是者又半月,水不复饮矣,翛然一榻,神恬气明。
亲交省候,人人起道寒温,叙殷勤。
去则执手诀别,以寡欲延年、乐善受福为劝。
唅殓葬祭,纤悉治命。
忽整衿曰:「吾苦目眚累年,今划若开明」。
亟取笔来,书颂甫毕而坐瞑,莫不异之。
君读书务实践,耻为口耳之学。
晚倦游场屋,移志道家书,得谷神琴心之旨。
每谓其说与吾儒同归,手粹孔子、子思、孟子仁义孝悌之训,自出机杼,纂为科典,亡虑万馀言。
冠佩宣诵,听者竦立。
家事付诸子,深居燕坐,飞神御气,排胶葛而溯沈寥,超摇八极之表。
水旱,绿章精祷,雨霁迟速言辄验,静则虚虚则明故也。
性冲澹,不忮竞,而笃爱敬。
治家严而有节,端默堂皇,内外无履声。
待人接物恕而慈。
嘉定己巳大疫,暴骼莫掩,君募致累万,举佛老会归之。
明年岁大侵,道殣相枕,首发私廪为粥以食饿者,巨家相率致助,全活不可计。
明年,谷腾跃犹故,尽出伏腊之储损直以粜,为乡里先。
而包以遗饥,纫絮以济寒,和药以拯病,岁其常也。
人有善诵美如己出,有不善恻然闵其失本心。
见义勇前,茍利于众不退顾,见贤起敬起慕不暇。
邻曲小故伤和,雍容谈笑以平其忿,而人犯之不校。
亲族以事咨访,立为剂量轻重,使不失准,虽童稚必拱而忠告。
其笃于信道而诚于善,自少壮至老犹一朝夕也。
卒之日,乡闾远迩嗟惜不容口。
室钟氏,先六年卒,墓在福昌玉泉山,君以其年八月甲申合葬焉。
曾祖某。
祖某。
父某,将仕郎
男五,元卿、和卿、舜卿、舟卿、德卿,皆业诗。
二女,适进士钟甫、钱克俊。
孙男七人。
道家以清静自然为宗,致柔返朴而虚其心,所以求道也。
东郭顺子人貌而天虚,缘而葆真,清而容物,深于道矣。
君中扃虚明,内行纯固,盖渊乎似之,委蜕乘化,宜有以异于人哉!
某省疾床下,辱以幽竁之铭属,挂剑之义不可寒也。
铭曰:
深根宁极绝外营,危坐内照虚白生。
龙章虎箓提玉衡,鞭风驾霆溘上征。
九光前导八景迎,祗款寥阳朝通明
紫皇潜简一念精,瑶宫璇台敕标名。
积功满千道纪成,拍手下招仙人盈。
骑黄鹤凌太清,遗剑堕舄摇寒晶,云气纷护佳城。
代人次对奏状 北宋 · 杨亿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九、《武夷新集》卷一七
右,臣次当转对,理合上言,辄有见闻,不敢缄默。
臣窃以太祖皇帝建隆年中,曾降明诏,聿修坠典,咸秩无文。
以前王之功及生民,遗庙之存于地志,芜废者新其营构,颓陊者俾之缮完。
乃至封树以增崇,固亦樵苏而申禁。
使吉蠲之荐,肃奉于常仪
昭格之灵,允怀于至德。
暨五岳四渎,视三公诸侯,兴云雨以利人,奠坤元以载物,并增严于栋宇,用祗事于神祇。
当时树立丰碑,以纪成绩,赴告青史,式焕大猷,历今古以遐观,真帝王之能事也。
臣前知河阳,领祠济渎。
旧制,长吏每月朔荐献,必示躬亲。
寻以为烦,秪令春秋享奠。
祭不欲数,雅合《礼》经,神实依人,式资宗奉。
臣窃见朝廷所修庙宇,创葺斯久,寒暑载离,或梁木摧颓,或屋瓦渗漏,渐成隳坏,有爽精虔。
州郡虽欲举行,动须申报,俟符牒之往复,必岁月之推迁。
臣欲乞特降敕旨,应前代帝王及岳渎祠庙,自今后本处长吏二时奉祠,即令检校,或有疏损,便许葺修,仍破省钱,不须申覆。
如此,则国之大事,在祀典以惟寅;
神享克诚,亦阴骘之昭报。
干犯旒扆云云。
大宋钱唐律德梧公讲堂题名序 北宋 · 释智圆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四、《闲居编》卷三○
钱唐保宁寺律德梧公始学终南删补于同郡处云师。
既睹其奥,乃杜门覆述,凡十五年。
后由故僧正教大师曰庆赟者请之,因住昭庆寺,始以训物为务,即咸平四年也。
既而法席宏张,来学遐臻,以戒律绳之,以威仪检之,而动静咸秩。
其次还保宁,又其次迁开化,自开化而再还保宁,由保宁移圣果,洎今在兜率,训物如昭庆
其徒有名节、修功业、著放登讲科者凡若干人,门弟子众请题名于讲堂屋壁,以纪成绩,以勖将来。
公于我为忘言之交,谓我为知心者,因命序之曰:古者能仁氏之王三界也,悯群迷失正性而可复,而不知复之之路,于是乎碍之以戒律,静之以禅定,照之以智慧,则迷妄可息焉,正性可复焉。
大为之防,人犹逾之,舍斯三者而言行佛道、趣大方者,何异乎北辕适越耶?
虽曰不反经非圣,吾不信也。
公名择梧,字元羽钱唐人也。
立性直方,发言正淳,行甚高,名甚扬
虽学经论,通书史,而专以戒律为己任。
且欲示后学以复之之路,知发轸于律学也,故于律学既能言之,又能行之,而颓纲颠表自我强而树之。
吴越之僧北面而事者不知纪极。
其后学有济济跄跄、动不逾闲者,人必知其由公门而出也,故从而赞之者多矣。
既而危言忤众,所为不与时合,故从而毁之者又倍焉。
虽赞之毁之喧喧然,而公之道且不易乎世,不为赞毁而进退高下也。
议者谓公中心隘窄,不容于物,其有失乎,于后学不可以训也。
对曰:夫三无失者,唯种觉大圣人耳。
初心之贤,欲寡其过,而不能也。
故李唐在浙东,律匠有清江、虚受者,高行不群,有名于天下。
而清江病乎褊躁,虚受病乎狷急,传高僧者其舍诸乎?
噫,公之刚讦,亦江、受之比也,何伤于高行耶!
后学者姑务其长而遗其短也,知人者岂以小眚掩大德乎?
仲尼云:「无求备于人」。
吾尝读李襄阳《题峡山寺文》曰:「因知物之难全。
始言虎丘剑池不流,天竺石桥无泉,麓山人力不副天奇,灵鹫耸前不可视远,峡山少平地,泉出无泽,况求友责其全耶」?
读李之文,类公之为人,可知也。
或问:子之序题名也,盖美公之行道,且激劝于来学,言公之失,无乃不可乎?
曰:夫立言者,岂徒然哉!
其有可正者必正之,正之之事,其在规谏箴诫乎。
其虚诞奢夸、捷急便佞、以悦时听者,彼俳优者亦能言之,公不当乞言于我也。
使吾言之,必欲闻其规谏箴诫也。
惟公能从规谏,则于人无刚讦之过,有尽善之誉也。
人受规诫,则于公无求备之辜,有尊贤之义也。
中庸之道,于是乎在。
公以我序题名者,其有意乎。
若乃六迁黉校,升堂之子既列名矣,其后来者请续而书之,所以扬戒律之风,俾不肖者跂及。
于戏!
行佛道、趣大方者,其斯人之谓与!
大宋三叶,圣君在宥之十九载,青龙丙辰夏四月阙望,于钱唐玛瑙院讲堂序。
杂说(一○) 北宋 · 黄裳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六○、《演山集》卷五六
「不得而非其上者」,无命也;
「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无义也。
齐宣王孟子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之曰:「有。
人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
孟子非王之独乐,示吾非为乎不得,而非之也,非求于下民,惟民归于一德,王之道也。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是以不求之而已。
乐以天下,而民与之偕生;
忧以天下,而民与之偕死。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神无方,《易》无体,一阴一阳谓之道。
圣人以道体常,以神、《易》尽变,言道在神、《易》之后者,以其摄用欤?
庄、老之言道也,合神与《易》而言之,似惑其说。
此后之学者,所以犹新生之犊,猖狂而趋,未知其所定止也。
象之所可及者,圣人能范之;
数之所能穷者,圣人能围之。
天地之化,在乎象数之中者也,过则绝物。
惟其不过,此所以曲成万物。
物也,天地也,鬼神也,通乎一气。
物者气之聚,鬼神者气之散。
道之用,幽为鬼神,显为物,大为天地。
天地万物,未尝相离也,鬼神其能离天地乎?
是故精气为物,游魂为变。
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
幽不违乎鬼神,大不违乎天地,此智所以周万物。
物生则魂藏,魂游则物变。
盖惟精气散而弗聚,无所管摄,此魂所以游。
继之者善而道有用,成之者性而道有体。
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以其成之者性。
乐之从也宏人,为广博;
乐之纯也移人,为易良。
得《诗》之情则温柔,得《诗》之性则敦厚。
吾无为也,有为者理而已矣。
是故时不劳其事,事不劳其形,形不劳其生。
众人万物役之,贤人五行役之。
世人为物逆旅,物为圣人逆旅。
万物为道一偏,众人为万物一偏。
任理而得利,天之利也;
行义而得利,人之利也。
此其所以和同天人之际。
养心莫善于寡欲。
欲之动也,遣之有志焉。
之为虚空,之为澄彻,以至乎无遣,然后善之。
所学至于穷理则绝之,所得至于尽性则壹之。
精者天德之至也,神之又神,而能精焉,精之至也。
与仁同功者,或利而行之,或畏罪而行之。
其情不同,则同功者非诚仁也,其仁未可知也。
与仁同过者,利仁者惧其有害焉,吾知其不能也;
强仁者惧其有刑焉,吾知其不能也。
则同过者诚仁矣,其仁可知也。
与仁同过者,其周公欤,一人而已!
宽柔以教,不偏于强;
不报无道,不偏于弱。
故中立而不倚。
圣人不生亦不死,故其生曰神,其死亦曰神。
圣人之道,视之弗见,听之弗闻,故圣人曰盛德,鬼神亦曰盛德。
雨露既濡,万物感阳以生;
霜露既降,则万物感阴以死。
万物以生之时,君子不忍致死于其亲,且谓其与万物而来矣,故乐以迎之;
万物以死之时,君子不敢致生于其亲,且谓其与万物而往矣,故哀以送之。
孝子之祭,有送往之哀而不及乐,是谓弗仁;
有迎来之乐而不及哀,是谓弗智。
万物出于一,入于一。
出入之中,坤元用六以成之,乾元用九以终之。
非特终之也,又使复出于一。
壮者不则之以老,老者不则之以死。
天地之道,岂能无穷哉?
则者天理以为约者也。
六功之臣,约在宗彝,记在简策,先王以为未足也,铭书于大常。
颁赏于乡,锡燕于堂,先王以为未足也,祭于大烝。
盖谓无王之道也,无以辟四方;
无国之体也,无以容万民。
无民无与守邦,无事无与应物,无治无以兴利,无战无以戡乱。
予有臣焉,由国功而充之,上达于王,则使民迁善远罪,而莫知为之者,于是乎勋立;
由国功而推之,下达于民,则通其变,使民不倦,于是乎庸立。
勋、庸,功之大者,上之于王则通乎神,下之于民则通乎义,不可以有加焉。
劳之为功,内则劳心以应事,外则劳力以集事。
辟草莱,任土地,有能于力而已,未必劳心;
多算胜,少算负,有数于心而已,未必劳力。
使王足以有临,使国足以有容,民与守,事与应,治与富,战与安,则予荅臣何敢略哉!
论撰其功,书于王之大常,祭于大烝,然后尽其心焉。
大常之用,王属天下而役之,天下视王而从之者也。
属天下而役之,天下视王而从之,在乎法天而体道。
日月为常,法天而体道者也。
以祀也,则以天道交之;
以讨也,则以天道正之
以朝诸侯也,则以天道临之;
纪成绩也,则以天道明之;
以教治兵也,则以天道威之。
然而大常之于六功,不然而已,当其天下视而从之,六功在其上焉,孰不知吾臣之有才,吾臣之有德,以至于是哉?
此固先王之意也。
春享主于祠,夏享主于礿,有物存焉,未足以言物也。
于秋享,则尝物而已。
至冬而大进,内尽志矣,外尽物矣,此烝所以为大焉。
然而冬享则谓之大烝,其犹冬教则言大阅欤!
先王谓以六功配四时之享,则失之太数;
配三年之禘,则失之太疏。
祭于大烝,其节不疏,其仪不略,报功之至也。
显明之中,使与日月齐光,与人知之;
幽暗之中,使与先王偕荣,与神知之,顾不盛欤!
以劳定国,国功也;
法施于民,民功也;
以死勤事,事功也。
能植百谷,治功存焉;
能捍大患,战功存焉。
周公之功,非群臣所能为,故特赐之以重祭;
周公之功,非万世所能废,故特祀之以大禘。
一烝之报,未之尽也。
商周之王,尝称其前人与我先王胥及逸勤,服劳王室。
其见铭书者以励其后,则曰「厥有成绩,纪于大常」,「今命尔予翼,作股肱心膂,缵乃旧服,无忝祖考」。
其言从享者以励其后,则曰:「世选尔劳,予不掩尔善,兹予大享于先王,尔祖其从与享之」。
然则六功之后,有能出力以就功名,以卫王室,兹实有激焉。
梁之修之、唐之韦挺,见祫于十月,遂以大烝附会于五载。
四时之享,三年之禘,皆弗与焉,自是功臣之食疏矣。
唐配于祫,其疏之也无恩;
汉坐于庭,其轻之也无礼。
王俟民而尊,国俟民而固,事俟民而立,治俟民而成,战俟民而克。
六功之建,所归不同,而民实有力焉。
然则凡颁赏地,安可取其中上之地,而厉民以瘠恶哉?
是故上地食者三之二,其民可用者家三人;
中地食者半,其民可用者二家五人,则以任民。
下地食者三之一,其民可用者家二人,可以赏功。
近郊,圭田在焉;
远郊二十而三,赏田在焉;
甸稍县都无过十二,采地在焉。
卿以下必有圭田,圭田五十亩,馀夫二十五亩,则卿以下食其半矣。
士有士田矣,又有稍食;
卿以下有采地矣,又有圭田,则亦何事于赏地哉?
先王以为不赏无以进功,则三之一食得于常禄之外,何歉于下地哉?
然而三等之地,一夫一妇受田百亩,赏地之赋二十而三,不亦异乎?
盖颁于六功,则赋自六功而上矣,非八家所助焉。
先王以德报之,则有三之一食;
以义取之,则有二十而三之税。
地之所受已次乎中等之家,国之所取已重乎近郊之税,可以已矣,则夫加田无国正也,不亦宜乎?
征之正之,归诸受田之家而已,加田无国正也。
不为过优,以其有三之一食;
不为过薄,以其有圭田采邑。
五等之封,或食者半,或食者三之一,或四之一。
其不食者,山川之馀,则食附庸焉。
然而赏地三之一食,则以美恶之地而差之。
封建之地,其食之者三之一,则以尊卑之爵、多寡之禄差之。
王赏六功之臣,则内有六乡之地;
禄五等之君,则外有三等之土。
其地与民足以共贡赋,备役作。
宾客祭祀之用,称其作德而已。
是故王朝之臣,列土之君,位不期骄,禄不期侈,去骄以恭,去侈以俭,无以徼幸作伪而为淫恣者,先王之不亦仁乎!
汉兴初定,高祖论功行赏,裂土而与之镇服新造之天下,以功而侯,百有馀人,王者八国。
其始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
及其民归户息,大侯或至四万户者,小者倍焉,汉莫之制。
子孙骄佚淫嬖,大者不庭,小者不轨,其实资之。
齐兼五侯之地,鲁、卫之封各四百里。
自非太公之功,鲁、卫之亲,且有盛德,不以赐焉。
然而周之制内则有六乡之地以进六功,外有三等之土以封四国,安得而不议哉?
疠疾之作,或感四时之邪气,或自养之失。
《素问》曰:「伤暑,其病在,为痎疟;
伤湿,其病在,为咳嗽。
此自养之失」。
《月令》曰:「孟秋行夏令,则民多疟疾」。
此感四时之邪气。
先王之于时气,不能使之无邪,而有以裁成之;
不能使万民无疠疾,而有以养之。
疾疡之医,所以养万民之疾。
为之礼义之政,所以裁成其时气。
而又为之膳膏齐和,使尝放焉,所以维持其五脏六腑,仁民之政也。
医师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
疾医死终,则各书其所以而入于医师
𤺄疡溃疡,内作之疾也;
金疡折疡,外作之疾也。
古之治病,移精变气,祝由而已。
移精变气,自内治之,故不假毒药;
祝由,自外治之,故不假针砭。
后世淳朴散坏,易为邪气所乘,是故先王养之治之备矣。
以神治之,则有祝由;
以物治之,则有毒药;
以人治之,则有针砭。
按蹻愚众之流,贼天理,穷人欲,而有是疾焉,恃祝以去之则妄矣。
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恃祝以去之,拘于鬼神者也。
取民有义而接我无礼,以其所取有义而受之,则失己于茍矣,是可以豕交者也,且自辱焉;
取民无义而接我有礼,以其所取无义而却之,则失己于介矣,是蚓而后充其操者也,且伤人焉。
圣人之于诸侯也,恕其取民之无义,取其接我之有礼,交我之有道,弗却而受之,不失己于茍,亦不失己于介,不侮人,亦不自辱。
诸侯取其所有而过者也,盗则取非其所有而已。
接我以礼,交我以道,犹弗受之,受之适足以自污,却之不足以侮人。
然而万章引诸侯之不义而与盗者比,不亦甚乎!
似丧其偶,故能无对;
有偶,而物我辨矣。
然而有齐物之道者,不必丧其偶而后能齐之,似丧其偶而已。
有偶而能齐之,真齐物者也。
如槁木则忘形,如死灰则忘心。
有心故有形,有形故有我,有我故有物。
物我两立,而是非好恶不可以胜计也,齐物之道丧矣。
心如死灰子綦所以丧形;
形如槁木,子綦所以丧我。
我且丧矣,而彼乌能以长短小大计我哉?
道与我,相为得丧者也。
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似污,其形之不齐也;
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号者,宎者咬者,其声之不齐也。
若之何齐之哉?
勿观其形,勿观其声,而求其役此者,则齐之耳。
形役于声,声役于风,风出于大块之噫气。
大块以其常无也,故能役气而作其声;
气以其常虚也,故能役形而受其声。
自气而观之,众形众声之不齐也,且可以为一,况其噫气者邪!
齐物者毋以形累心之虚,毋以我累道之无。
自道而观之,万物一府矣,何大何小,何是何非!
大木百围之穴窍,以风而虚,以风而满,以风而鸣,以风而嘿。
而风以大块而济,以大块而起。
风能役乎众窍者也,声之动静且不能自有之,况众窍之虚实乎?
犹有待乎风,则累于形者,其去道远矣。
为大块者,无实无虚,以其无形;
无鸣无嘿,以其无声,故能役气而感其形。
峄山(在邹阳县南) 元末明初 · 汪广洋
五言律诗 押删韵
言从邾子国,行过峄易山。
地迥烟霞古,天低紫翠殷。
纪城人已去,辽海鹤应还。
闻道秦碑在,颠崖老树间。
鲍防 唐 · 穆员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八十三
唐尚书东海宣公姓鲍。春秋六十九。
公从三十六载致政二(一作三)年。历官二十五。
凡居达官之长十二。领四岳十三。
州牧之寄三。贞元六年秋八月景申
薨于洛阳私第。冬十月旬有七日
从先公于北邙南原(一作郊)。诏赠太子少保
给卤簿鼓吹旌其卒。葬后三年。
嗣子宗由。惟中古封树之制
且曰。邱垄与年代相推。
几何而平。霜露相薄。
几何而尽。将令百代之后。
九原者。徘徊不朽之烈。
叹息可作之美。其惟金石刻乎。
是用建碑墓。以扬先懿。
公讳防字子慎河南洛阳人
其先盖夏禹之苗裔。春秋时
杞公子有仕者。食采于鲍。
因以命氏。曾祖标(一作諲)
陇州汧阳祖仁爽。
雅州飞越。赠眉州刺史
父思温。彭州唐昌丞。
工部尚书。皆盛德下位。
发祥于公。天宝中
天下尚文。其曰闻人。
则重侔有德。贵齿高位。
公赋感遇十七章。以古之正(一作名)法。
刺讥时病。丽而有则。
属诗者宗而诵之。举进士高第
太子正字中州兵兴。
全德违难。辞永王
来瑱。为李光弼所致。
光弼上将薛兼训授专征之命于越。辍公介之。
兼训之奉光弼也。以顺命为忠。
不及于义。公知光弼之不终也。
谕而绝焉。东越仍师旅饥馑之后。
三分其人。兵盗半之。
公之佐兼训也。令必公口。
事必公手。兵兼于农。
盗复于人。自中原多故。
贤士大夫以三江五湖为家。登会稽者如鳞介之集渊薮。
以公故也。徵尚书郎
优游公卿间。执政者以代言之司见属。
无何。薛兼训寝疾太原
上以北门寄重。轸念于薛。
思所以贰而代之者。莫与公比。
召对劳赐。宠而遣之。
公之至也。人不知其帅之疾。
帅不自知其疾。及其代也。
由亚尹中丞居守专征之倅。各迁其任(一作各还其长)
兵自勇厉至于辑睦。人自安业至于移风
政自无阙至于有典。代宗嘉叹之不足。
图写公形。列于别殿。
盖麟阁名臣之次也。三载朝觐。
属今上嗣位。惟新大政。
授公纪律。俾作典刑。
御史大夫。旋以文武之柄。
方镇为大。南国万里。
俾之师长。统闽越。
江南。公之抚人也。
以家勤之。以子爱之。
利用用之。厚生生之。
诏加银青光禄大夫右散骑常侍纪成绩也。
真拜右常侍。扈从巡狩。
礼部侍郎。上还镐京
展谢郊庙。公预太常折无文之礼。
进封东海公。诏徵贤良。
求其谠言。时荐(一作员)仲兄不敢违诏承诏(原注绝句)
实苍生利之。宰臣病之。
与公并命考第者。以为异日故事。
言或有犯。投之不疑焉。
公曰。使上闻所未闻。
圣朝之瑞也。擢居甲第。
每岁贡士。充于王庭。
心为灵龟。事绝请托。
京师仍岁蝗旱。务殷人耗。
京兆尹。诏下风行。
宣政举。威革难理。
惠周无告。既而痿痹生疾。
陈乞遂閒。上置上将军员以待功臣
先用文儒耆耄。以宠其选。
右武卫上将军。厥疾加剧。
优诏授工部尚书致仕。徙家东周
富天禄。贵天(一作人)爵。
乐天命。顺天和。
以终夫天年。呜呼贤哉。
公德本于孝。才归于用。
从王牧人。即戎临事。
大略以忠肃慈惠沈毅庄敏为称。喜善怒恶。
不必为已。论交任人。
必惟其终。入为羽仪。
出作藩翰。夔夔然以家人严君之义。
属于长兄。盖仆卿之禄。
千乘之赋。一以奉之。
四时宾客之事。车服器用之费。
一以禀之。公与夫人视诸孤偫从唯所授。
公不敢以礼秩异。夫人不敢以居有私。
敬公和乐之道。于是乎久。
御史中丞武威贾全。公之甥也。
少长于我。登朝异门。
教切义方。慈均天性。
故全之报也称天下。甥舅加礼焉(一作加爱焉)
郑滑节度使陇西李融。公之吏也。
推以腹心。齐厥忧宠。
历佐三道。其间如一。
之报也类天下。宾主加欢焉。
也见公之内。如也见公之外。
然则公之行已与人可知矣。夫人兰陵郡夫人萧氏。
佐公贤。终成公贵。
及公既没。清风如同。
二孤前左卫兵曹参军殿中省进马宗参。以文学世公之业。
孝友继公之志。犹曰不足以抒夫罔极。
于是发扬垂裕之义。作为铭曰。
穆穆宣公。为王荩臣。
终始明哲。优游宠勋。
在昔理平。逢时尚文。
高唱寡和。长才不偫。
星河丽天。卉木荣
羽翰方陆。云雷构屯。
乃佐戎师。名屈道伸。
乃登天朝。盛美惟新。
茫茫南国。赫赫北门。
股肱王室。父母生人。
执宪承式。尹京作则。
春官主文(一作常)尚德。
出捍牧圉。入趋宸极。
望实攸并。谋猷允塞。
贤宜翼圣。道厄于命。
方叔元(一作员)老。冉耕所病。
明明天子。礼优致政。
曳履散金。颐真保性。
良辰何遽。厚夜何长。
归全故邱(一作邙)巩洛之阳。
贞石是勒。德音孔彰。
于戏宣公。百世不忘。